|
隆两优534——超稳稻-凯发k8一触即发国审稻2016603 湘审稻2016009 赣审稻20170019 国审稻20170001 (闽)引种[2017]第001号 粤审稻20180031 桂审稻 2020203 号
|
---|
2022年 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导品种
2023年 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成长型品种
2018-2022年度,累计推广面积1388万亩,隆两优534连续五年位居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全国前十,2022年度首次跻身全国第三。
2018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十(202万亩)
2019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五(272万亩)
2020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六(262万亩)
2021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四(312万亩)
2022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三(340万亩)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6603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华南作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118.7天,比对照博优998长3.5天。亩有效穗数17.4万,株高108.4厘米,穗长22.2厘米,穗粒数162.6粒,结实率82.2%,千粒重24.6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3.1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;白叶枯病9级;褐飞虱7级;中抗稻瘟病,高感白叶枯病,感褐飞虱。米质:整精米率63.7%,长宽比3.3,垩白粒率16.3%,垩白度3.8%,胶稠度82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0%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3级。
产量表现:2014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26.52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9.86%,达极显著水平,增产点比例90.5%;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494.63千克,比博优998增产10.35%,达极显著水平,增产点比例82.6%;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10.58千克,比博优998增产10.57%,增产点比例88.5%;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.19千克,比博优998增产13.53%,增产点比例88.9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适时播种。一般7月上中旬播种,每亩大田亩用种量1.5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15千克,稀播培育壮秧;2.秧龄20天左右(抛秧3.5-4叶),栽插规格16.7厘米×20厘米,每蔸栽2粒谷苗,每亩插足7-8万基本苗。3.需肥水平中等,一般亩施25%水稻专用复混肥35千克作底肥,栽后5-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,亩追施尿素6-8千克,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7.5千克,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。4.浅水活蔸,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,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时,及时落水晒田,严控无效分蘖,提高成穗率。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。灌浆期干干湿湿,保持根系活力。切忌落水过早,以免根系和叶片早衰,影响米质。5.坚持强氯精浸种,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。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,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海南、广东中南及西南平原稻作区,广西桂南稻作区和福建南部作双季晚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湘审稻2016009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一季晚稻。省区试结果:在湖南作一季晚稻栽培,全生育期128天,比对照c两优343长4天。株高122.6厘米,株型适中,生长势强,叶姿直立,叶鞘绿色,稃尖秆黄色,短顶芒,半叶下禾,后期落色好,每亩有效穗17.9万穗, 每穗总粒数183粒,结实率83.0%,千粒重24.7克。抗性:叶瘟2.7级,穗颈瘟2.7级,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1.9,白叶枯病6级,稻曲病5级。米质:糙米率80.3%,精米率71.3%,整精米率64.0%,粒长6.4毫米,长宽比3.2,垩白粒率14%,垩白度2.8%,透明度2级,碱消值4.3级,胶稠度85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0%。
产量表现:2014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91.1千克,比对照c两优343减产2.3%。2015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36.7千克,比对照c两优343增产3.0%。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13.9千克,比对照增产0.4%,日产量4.81千克,比对照低2.38%。
栽培要点:5月20日左右播种,每亩大田用种量0.75-1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, 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。稀播培育壮秧,秧苗叶龄5.5叶左右移栽, 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,种植密度20厘米×26厘米,每穴插2-3粒谷秧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需肥水平中上,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、五氧化二磷6千克、氧化钾6.5千克,采取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注意防治稻螟虫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纹枯病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赣审稻20170019
特征特性:全生育期133.6天,比对照y两优1号迟熟3.3天。该品种株型适中,叶片挺直,长势繁茂,分蘖力强,有效穗多,稃尖无色,穗粒数多,结实率高,千粒重小,熟期转色好。株高122.4厘米,亩有效穗19.3万,穗长23.4厘米,每穗总粒数170.1粒,实粒数143.6粒,结实率84.4%,千粒重23.7克。出糙率80.2%,精米率72.7%,整精米率70.4%,粒长6.5mm,粒型长宽比3.3,垩白粒率10%,垩白度2.5%,直链淀粉13.4%,胶稠度65mm。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:穗颈瘟为9级,高感稻瘟病;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1.7。
产量表现:2015-2016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,2015年平均亩产636.36公斤,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7.10%,极显著;2016年平均亩产627.10公斤,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6.46%,不显著。两年平均亩产631.73公斤,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6.78%。
适宜地区: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。
栽培技术要点:5月18日左右播种,秧田播种量每亩10公斤,大田用种量每亩0.75公斤。水育秧5.5叶左右移栽,秧龄不超过30天。栽插规格6寸×8寸,每穴插2-3粒谷苗。大田亩施纯氮12公斤,五氧化二磷6公斤、氧化钾6.5公斤。耙田亩施25%水稻专用复混肥40公斤作基肥,栽后5-7天亩追施尿素5-6公斤,孕穗期亩追施氯化钾7.5公斤。移栽后深水活蔸,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,够苗晒田,强根壮秆防倒伏,孕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以润为主,保持根系活力,后期不要断水过早。坚持强氯精浸种,苗期注意防治稻飞虱,以防黑条矮缩病发生,大田期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虫预报,及时施药防治纹枯病、稻曲病、稻瘟病、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尤其注重抽穗前8-10天至抽穗扬花期施药防治稻曲病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70001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8.5天,比对照f优498长4.3天。株高107.7厘米,穗长23.4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2万穗,每穗总粒数192.5粒,结实率80.7%,千粒重25.3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7、4.0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;褐飞虱9级;中感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6.5%,长宽比3.0,垩白粒率5%,垩白度0.7%,胶稠度81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7.2%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1级。
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42.5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.0天。株高121.3厘米,穗长23.9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7.2万穗,每穗总粒数195.1粒,结实率83.0%,千粒重24.2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5、2.7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;白叶枯病5级;褐飞虱7级;中感稻瘟病,中感白叶枯病,感褐飞虱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8.4%,长宽比3.1,垩白粒率9%,垩白度1.3%,胶稠度77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0%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3级。
产量表现: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97.7千克,比对照f优498增产2.1%;2015年续试,平均亩产636.4千克,比f优498增产3.7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7.1千克,比f优498增产2.9%。2016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98.2千克,比f优498增产5.4%。
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31.2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.3%;2015年续试,平均亩产674.7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.0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.0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.7%。2016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03.6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.4%。
栽培技术要点: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1.根据当地生态条件,适时早播,大田亩用种量1.0千克,秧田亩播种量8~10千克,稀播匀播,培育多蘖壮秧2.水育秧秧龄30~40天,插植规格20厘米×26厘米,亩栽1.25万穴,每穴插2粒谷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3.需肥水平中等,采取重施底肥,及时追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一般亩施纯氮11-12千克,氮、磷、钾用量比例为1∶0.5∶0.7,重施底肥(氮肥70%作底肥,30%作追肥),早施分蘖肥,忌后期偏施氮肥。移栽后深水活蔸,分蘖期浅水促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,忌断水过早,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。4.坚持强氯精浸种。根据病虫预报,及时施药防治螟虫、稻飞虱、纹枯病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重点抓好稻曲病的防治。
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1.适时播种,每亩大田用种量0.75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8~10千克,稀播培育壮秧。2.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, 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;插植规格20厘米×26厘米,亩栽1.25万穴,每穴插2粒谷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3.需肥水平中等,采取重施底肥,及时追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一般亩施纯氮11-12千克,氮、磷、钾用量比例为1∶0.5∶0.7,重施底肥(氮肥70%作底肥,30%作追肥),早施分蘖肥,忌后期偏施氮肥。移栽后深水活蔸,分蘖期浅水促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,忌断水过早。4.坚持强氯精浸种。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注意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纹枯病、白叶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、贵州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(文山州除外)、重庆市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0米以下地区、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适宜在湖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江西省、安徽省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、福建省北部稻区、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引种备案号:(闽)引种[2017]第001号
引种适宜种植区域:福建省作中稻种植
审定编号:粤审稻20180031
特征特性:弱感光型两系杂交稻组合。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6~118天,比对照种广8优169长3天。株型中集,分蘖力中等,抗倒力中强,耐寒性中弱(孕穗期为中弱,开花期为中)。科高109.4~111.5厘米,亩有效穗17.0~17.7万,穗长22.3~22.6厘米,每穗总粒数148~160粒,结实率78.9%~80.8%,千粒重24.1~24.5克。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,整精米率61.9%~64.2%,垩白粒率6%,垩白度0.3%~0.9%,直链淀粉15.3%~15.5%,胶稠度68~80毫米,长宽比3.2,食味品质分70~78。抗稻瘟病,全群抗性频率85.0%~97.14%,对中b群、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4.61%~96.15%和100%,病圃鉴定叶瘟1.0~1.3级、穗瘟1.4~2.0级;中感白叶枯病(ⅳ型菌5级,ⅴ型7级)。
产量表现:2015年晚造参加省区试,平均亩产466.50公斤,比对照种广8优169增产8.00%,增产达显著水平;2016年晚造复试,平均亩产466.85公斤,比对照种广8优169增产9.29%,增产达极显著水平。2016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06.14公斤,比对照种广8优169增产5.89%。日产量3.95~4.02公斤。
栽培技术要点:适当密植,早施重施分蘖肥,增加有效分蘖数。
省品审会审定意见:隆两优534为弱感光型两系杂交稻组合。晚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广8优169长3天。丰产性好,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,抗稻瘟病,中感白叶枯病,耐寒性中弱。适宜我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晚造种植。
电话:0731-84690910 400-8899-462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合平路63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