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晶两优华占——造福稻-凯发k8一触即发
审定编号: 湘审稻2015022 国审稻2016602(华南晚稻)
赣审稻2016007 国审稻2016022(上游中稻)
琼审稻2016002 国审稻20176071(中下游中稻)
浙引种【2017】第001号 (闽)引种[2017]第001号
(桂)引种〔2018〕第1号 粤审稻20180030
桂审稻 2019192号 |
品种介绍:
2016年 湖南省农业厅认定为——湖南省镉低积累水稻品种
2018年 农业部认定为——超级杂交稻品种
2019年 国家863计划项目组认定为——绿色超级稻品种
2020年 获评——全国十大优质籼型超级稻
2022年 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导品种
2023年 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骨干型品种
2017-2022年度,累计推广面积2733万亩;其中2020-2022年连续三年蝉联杂交水稻全国推广面积第一名
2017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五(245万亩)
2018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一(419万亩)
2019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二(497万亩)
2020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一(488万亩)
2021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一(485万亩)
2022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第一(567万亩)
审定编号:湘审稻2015022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一季晚稻。省区试结果:在我省作一季晚稻栽培,全生育期126.8天。株高120厘米,株型适中,生长势较强,植株整齐,分蘖力强,叶姿直立,叶鞘绿色,稃尖秆黄色,无芒,叶下禾,后期落色好。每亩有效穗19.4万穗, 每穗总粒数172.7粒,结实率77.9%,千粒重23.2克。抗性:叶瘟2.3级,穗颈瘟2.7级,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1.7,白叶枯病6级,稻曲病3.5级。耐高温能力中等,耐低温能力强。米质:糙米率80.2%,精米率73.3%,整精米率66.2%,粒长6.4毫米,长宽比3.2,垩白粒率19%,垩白度4.5%,透明度2级,碱消值6.5级,胶稠度85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4%。
产量表现: 2013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87.77公斤,比对照增产0.98%。2014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25.78公斤,比对照增产3.41%。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06.78公斤,比对照增产2.20%,日产量4.79公斤,比对照高0.83%。
栽培技术要点:5月20日左右播种,每亩大田用种量0.75公斤,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, 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。稀播培育壮秧;叶龄5.5叶左右移栽, 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;插植规格20厘米×26厘米,每蔸插2-3粒谷秧,每亩插基本苗6万以上;需肥水平中上,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,五氧化二磷6公斤、氧化钾6.5公斤,采取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加强田间管理,注意防治稻飞虱、稻螟虫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我省作一季晚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6602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华南作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117.4天,比对照博优998长2.2天。亩有效穗数18.2万,株高105.5厘米,穗长23.2厘米,穗粒数163.0粒,结实率83.2%,千粒重23.5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3.4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;白叶枯病9级;褐飞虱9级;中感稻瘟病,高感白叶枯病、褐飞虱。米质:整精米率69.6%,长宽比3.2,垩白粒率18.7%,垩白度4.6%,胶稠度80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0%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3级。
产量表现:2014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,平平均亩产533.76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12.51%,达极显著水平,增产点比例85.7%;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504.65千克,比博优998增产12.38%,达极显著水平,增产点比例91.35%;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19.20千克,比博优998增产12.44%,增产点比例88.5%;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7.13千克,比博优998增产16.72%,增产点比例92.6%。
栽培技术要点: 1.适时播种。一般7月上中旬播种,每亩大田亩用种量1.5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15千克,稀播培育壮秧;2.秧龄20天左右(抛秧3.5-4叶),栽插规格16.7厘米×20厘米,每蔸栽2粒谷苗,每亩插足7万至8万基本苗。3.需肥水平中等,一般亩施25%水稻专用复混肥35千克作底肥,栽后5-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,亩追施尿素6-8千克,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7.5千克,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。4.浅水活蔸,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,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时,及时落水晒田。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。灌浆期干干湿湿,保持根系活力。切忌落水过早,以免根系和叶片早衰,影响米质。5.坚持强氯精浸种,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。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,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等病虫害。稻瘟病重发区注意施药防治稻瘟病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海南、广东中南及西南平原稻作区,广西桂南稻作区和福建南部作双季晚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6022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7.6天,比对照ⅱ优838长2.2天。株高106.9厘米,穗长24.7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6万穗,每穗总粒数195.0粒,结实率80.7%,千粒重24.6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.9、3.0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;褐飞虱9级;抽穗期耐冷性表现为敏感;中抗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7.4%,长宽比3.0,垩白粒率16%,垩白度2.5%,胶稠度67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5%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3级。
产量表现: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02.5千克,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.1%;2014年续试,平均亩产622.0千克,比ⅱ优838增产7.5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.2千克,比ⅱ优838增产5.3%。2015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28.8千克,比ⅱ优838增产8.7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根据当地生态条件,适时早播,培育多蘖壮秧。大田亩用种量1.0千克,秧田亩播种量8-10千克,稀播匀播,培育多蘖壮秧。水育秧秧龄30-40天,插植规格20厘米×26厘米,亩栽1.25万穴,每穴插2粒谷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需肥水平中等,采取重施底肥,及时追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注意氮、磷、钾肥合理搭配,忌偏施氮肥。移栽后深水活蔸,分蘖期浅水促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,忌断水过早,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。2.坚持强氯精浸种。根据病虫预报,及时施药防治螟虫、稻飞虱、纹枯病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云南和贵州(武陵山区除外)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0米以下稻区、四川平坝丘陵稻区、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赣审稻2016007
特征特性:全生育期129.3天,比对照y两优1号早熟0.3天。该品种株型适中,剑叶挺直,长势繁茂,分蘖力强,有效穗多,稃尖无色,穗粒数多,结实率高,千粒重小,熟期转色好。株高113.4厘米,亩有效穗19.5万,穗长24.4厘米,每穗总粒数170.8粒,实粒数144.0粒,结实率84.3%,千粒重22.9克。出糙率80.3%,精米率72.5%,整精米率70.0%,粒长6.4mm,粒型长宽比3.2,垩白粒率7%,垩白度1.9%,直链淀粉14.0%,胶稠度75mm。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:穗颈瘟为7级,感稻瘟病;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2.1。
产量表现:2013年、2015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,2013年平均亩产580.33公斤,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4.61%,不显著;2015年平均亩产630.05公斤,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6.42%,显著。两年平均亩产605.19公斤,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5.52%。
适宜地区: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。
栽培技术要点:5月16日左右播种,秧田播种量每亩10公斤,大田用种量每亩1.0公斤。秧龄不超过30天。栽插规格6寸×8寸,每穴插2-3粒谷苗。亩施纯氮12公斤、磷6公斤、钾6.5公斤,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。深水活蔸,干湿相间促分蘖,够苗晒田,浅水孕穗,湿润灌浆,后期不要断水过早。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虫预报,及时防治稻瘟病、纹枯病、稻曲病、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
审定编号:琼审稻2016002
特征特性:属籼型感温两系杂交水稻组合。全生育期122~150天,比特优009(ck)约长2~3天。主要农艺性状两年综合表现:长势繁茂,株型适中,后期熟色尚可。每亩有效穗数约19.04万,平均株高105.1cm,平均穗长23.4cm,每穗总粒数162.3粒,结实率84.1%,千粒重24.9克。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3级,叶瘟4级,穗颈瘟2级,白叶枯6级,纹枯7级。米质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:整精米率48.4%,垩白粒率20%,垩白度8.8%,直链淀粉14.6%。
产量表现:2014年早造首次参加海南省区试,平均亩产557.48公斤,比特优009(ck)增产6.67%,达极显著水平,日产量4.28公斤,增产点比例85.7%。2015年早造续试,平均亩产565.64公斤,比特优009(ck)增产4.03%,达显著水平,日产量4.22公斤,增产点比例71.4%。2015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9.32公斤,比特优009(ck)增产5.54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、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:在海南省作早稻种植,一般于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,本田每亩用种量1.5公斤;2、适龄移栽,插足基本苗:移栽叶龄4.1叶左右,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。插植规格16.5cm×23cm,每蔸插2-3粒谷秧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;3、合理施肥:采取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,即耙田时亩施25%水稻专用复混肥40公斤,栽后5-7天追施尿素7.5公斤,孕穗期亩施氯化钾7.5公斤,看苗补施尿素3-4公斤;4、科学管水:移栽后深水活蔸,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,及时落水晒田,孕穗期以湿为主,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以润为主,干湿壮籽,保持根系活力,忌落水过早;5、注意防治病虫害:根据病虫预测预报,及时防治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纹枯病等病虫害。
省品审会审定意见:经审核,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全生育期122~150天,比特优009(ck)长2~3天。丰产稳产,适应性较广。两年田间综合表现抗穗颈瘟,中抗白叶枯,米质经检测一般。适宜海南省各市县作早稻种植,栽培上要注意严控后期氮肥使用量,防止后期倒伏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76071
特征特性: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8.5天,比丰两优四号长1.2天。每亩有效穗数15.8万穗,株高115.5厘米,穗长25.2厘米,每穗总粒数200.4粒,结实率85.5%,千粒重22.8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.1、2.7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;白叶枯病7级;褐飞虱7级;中抗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感褐飞虱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6.4%,长宽比3.1,垩白粒率13%,垩白度3.0%,胶稠度81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4.1%。
在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.0天,比对照ⅱ优264(ck)长0.2天。 株高109.8厘米,穗长24.9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6万穗,每穗总粒数202.1粒,结实率84.0%,千粒重24.2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1.8、1.6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,抗稻瘟病。耐冷性耐冷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5.3%,长宽比3.1,垩白粒率12%,垩白度2.9%,胶稠度79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0%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3级。
产量表现: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77.8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.0%;2015年续试,748.4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.9%;两年区试平均亩产713.1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.9%。2016年生产试验,亩产603.0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1.4%。
2014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80.55千克,比对照ⅱ优264增产5.90%,比组平均增产2.82%;2015年续试,平均亩产657.77千克,比ⅱ优264增产5.27%,比组平均增产1.84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9.16千克,比ⅱ优264增产5.56%,增产点比例80.0%。2016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78.40千克,比ⅱ优264增产5.68%。
栽培技术要点: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,1.适时播种,秧田亩用种量8-10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0.75千克,稀播匀播,培育分蘖壮秧。2.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,栽插株行距20厘米×26.6厘米,每穴栽插2粒谷苗。3.需肥水平中等,采取重施底肥,早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注意氮、磷、钾肥合理搭配,忌中后期偏施氮肥。一般亩施45%水稻专用复合肥25~30千克作底肥,插秧后5~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~10千克,幼穗分化3~4期氯化钾7.5千克。前期浅水促分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后期以湿为主,忌脱水过早。4. 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。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搞好稻曲病、纹枯病、白叶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,1.根据当地生态条件,适时早播,培育多蘖壮秧。每亩大田用种量0.75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,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;稀播培育壮秧。2.水育秧,秧苗叶龄5.5叶左右移栽, 秧龄期30~35天;亩栽1.2~1.5万穴,每蔸插2~3粒谷秧;3.需肥水平中等,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,五氧化二磷6千克、氧化钾6.6千克,采取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,注意氮、磷、钾肥合理搭配,忌偏施氮肥。4.加强田间水分管理。移栽后深水活蔸,分蘖期浅水促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,不能断水过早,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。5.根据病虫预报,加强防治稻曲病,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、稻瘟病、黑条矮缩病、螟虫、褐飞虱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江西、湖南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北(武陵山区除外)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、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适宜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重庆四省(市)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引种备案号:浙引种【2017】第001号
引种适宜种植区域: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
栽培注意事项:后期控制氮肥用量,注意稻曲病和病飞虱防治.
引种备案号:(闽)引种[2017]第001号
引种适宜种植区域:福建省作中稻种植
引种备案号:(桂)引种〔2018〕第 1 号
引种适宜种植区域:桂南稻作区作早稻种植
风险提示: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,严控后期氮肥使用量,防止后期倒伏。
审定编号:粤审稻20180030
特征特性: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。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4~117天,比对照种广8优2168长3天。株型中集,分蘖力、抗倒力中强,耐寒性中强(孕穗期为中强,开花期为中强)。科高105.5~106.2厘米,亩有效穗17.4~18.9万,穗长23.1~23.7厘米,每穗总粒数146~162粒,结实率81.3%~81.5%,千粒重23.4~23.6克。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,整精米率59.7%~60.3%,垩白粒率4%~10%,垩白度0.2%~2.9%,直链淀粉15.0%~15.9%,胶稠度74~75毫米,长宽比3.2~3.3,食味品质分78~79。高抗稻瘟病,全群抗性频率90.0%~94.29%,对中b群、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2.3%~92.31%和100%,病圃鉴定叶瘟1.0~1.4级、穗瘟1.0~1.4级;感白叶枯病(ⅳ型菌7级,ⅴ型7~9级)。
产量表现:2015年晚造参加省区试,平均亩产474.47公斤,比对照种广8优2168增产6.63%,增产达显著水平;2016年晚造复试,平均亩产472.45公斤,比对照种广8优2168增产7.39%,增产达极显著水平。2016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03.19公斤,比对照种广8优2168增产4.79%。日产量4.06~4.14公斤。
栽培技术要点:注意防治白叶枯病。
省品审会审定意见:晶两优华占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。晚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广8优2168长3天。丰产性好,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,高抗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耐寒性中强。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、晚造种植。栽培上注意防治白叶枯病。
2018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:平均亩产566.92公斤,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5.64%。全生育期122天,比q优6长3天。
省品审会意见: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“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”。
审定编号:桂审稻 2019192号
特征特性:感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桂中、桂北作早稻或中稻、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 136 天,比对照深两优 5814 长 0.9 天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是 4.3、6.5,稻瘟损失率最高级 7 级;白叶枯病(两年)致病型 7 级、5 级,致病型 7 级、7 级;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。
产量表现:2017年参加广西桂中、桂北一季稻和高寒山区中稻组自主联合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 580.00 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 5814 增产 6.47%;2018 年续试,平均亩产 583.1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 5814 增产 6.29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适时播种,稀播匀播,培育分蘖壮秧:桂中、桂北作早稻或中稻3 月~6 月 20 日前均可播种;高寒山区作中稻 4 月中、下旬播种;秧田亩用种量 8~10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 0.75 千克。2.移栽秧龄控制在 30 天左右,栽插株行距 20 厘米x 26.6厘米,每穴栽插 2 粒谷苗。3.需肥水平中等,采取重施底肥,早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注意氮、磷、钾肥合理搭配,忌中后期偏施氮肥。一般亩施 45%水稻专用复合肥 25~30 千克作底肥,插秧后 5~7 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 7~10 千克,幼穗分化 3~4 期氯化钾 7.5 千克。前期浅水促分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后期以湿为主,忌脱水过早。4. 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。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搞好稻曲病、纹枯病、白叶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广西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,可在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稻或中稻、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;桂南稻作区作早、晚稻应根据品种试验示范生育期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种植。注意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